防雷器电路及保护原理与行业应用解决方案
+ 查看更多
防雷器电路及保护原理与行业应用解决方案
+ 查看更多
发布日期:2025-04-28 09:34
雷电和瞬态过电压是电子设备与电力系统的主要威胁之一,轻则导致设备损坏,重则引发火灾或系统瘫痪。防雷器(SPD, Surge Protective Device)作为现代防雷体系的核心组件,通过科学的电路设计与合理的安装方案,可有效抵御雷击和浪涌冲击。
凯发科技
将从防雷器的电路结构、接线方式、保护原理出发,结合不同行业场景,探讨其应用解决方案。
一、防雷器的接线方式与保护原理
1. 并联接入、等电位连接
SPD的核心保护动作是“分流+限压”:当线路出现过电压时,SPD内部非线性元件(如压敏电阻MOV、气体放电管GDT、TVS二极管等)瞬时导通,将浪涌电流引入大地或中性线,从而将线路电压钳制在安全水平。为保证系统正常电流不受影响,SPD总是与被保护线路并联连接;地线必须采用低阻抗粗导体,确保泄放回路畅通无阻。
并联后,平时SPD呈高阻状态,不影响线路;当电压超过其钳位电压时,内部阻抗骤降,浪涌电流“哪里阻抗低走哪里”,优先经SPD流向地/中性,保护后端设备不受冲击。系统中还要做等电位连接(Equipotential Bonding),将所有金属外壳、屏蔽层与地相连,避免不同部件间产生电位差。
2. 级联配置,分区防护
为应对不同幅值与波形的浪涌,IEC 61643-11标准将SPD按安装位置和浪涌冲击能力分为Ⅰ、Ⅱ、Ⅲ类(又称Type 1/Type 2/Type 3)
Ⅰ类(Type 1):放电管为主,承受10/350 µs雷击波大电流(25–100 kA),安装在配电主干处,与避雷带系统协同,保护整个建筑进线。
Ⅱ类(Type 2):以MOV为主,承受8/20 µs浪涌(10–40 kA),安装在各分配电箱,防止雷电或开关操作感应过电压向末端蔓延。
Ⅲ类(Type 3):以TVS、RC网络等为主,承受高频窄脉冲(≈1 kA),可贴近敏感设备,进行末端精细保护。
在大型系统中,应采用“Ⅰ+Ⅱ+Ⅲ”多级级联防护。Ⅰ类先截留最大浪涌电流,Ⅱ类继续吸收剩余过电压能量,Ⅲ类对残余小幅过电压做快速钳位,从而构建高性能SPD体系。



二、不同种类防雷器的内部元件与工作细节
Ⅰ类(Type 1):气体放电管(GDT),10/350 µs,高钳位,µs级,主配电柜
Ⅱ类(Type 2):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(MOV),
8/20 µs,中钳位,10–100 ns,分配电箱
Ⅲ类(Type 3):TVS二极管、RC滤波,1.2/50 µs
,低钳位,ns级,终端设备附近
GDT(Gas Discharge Tube):在气体击穿后导通,适合大能量浪涌;但恢复较慢,不适合高频脉冲。
MOV(Metal Oxide Varistor):非线性电阻,钳位电压可调,响应快,能量吸收能力中等;需并联冗余以提升可靠性。
TVS(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):半导体结构,响应极快(ns级),钳位精度高,但能量承受有限,常与MOV、GDT组合使用。
三、
凯发科技防雷器
行业应用解决方案
1. 电力系统与配电网
场景痛点:高压侧雷击能量大,配电设备及变压器易遭损坏;
解决方案:在进线柜安装Ⅰ类SPD(GDT主元件),并与避雷针、接地网形成联动;各低压分配箱配置Ⅱ类SPD(MOV),对剩余浪涌做二次吸收;对关键馈线再加装Ⅲ类SPD(TVS)。
效果:构建“高能—中能—末端”三级防护链,有效降低维修停电成本。
2. 通信与弱电系统
场景痛点:网线、光纤、同轴电缆对高频脉冲敏感,易造成设备瘫痪;
解决方案:
网络信号防雷器:利用GDT+TVS+隔离变压器结构,网线串联隔离变压器,浪涌并联至地。
光纤防雷:采用光电隔离器+GDT,保证无电传输同时提供浪涌通道。
效果:兼顾信号完整性与防护性能,适用于监控、数据中心、基站等。
3.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系统
场景痛点:PLC、传感器、执行器对浪涌极度敏感,生产线停机损失大;
解决方案:在控制柜母线安装Ⅱ类SPD,对各分支回路加装Ⅲ类SPD;对模拟量、数字量I/O口使用带滤波的SPD模块,实现“浪涌+EMI”双重抑制。
效果:显著减少误动作与停机故障,提升产线可靠性。
4. 可再生能源(光伏、风电)
场景痛点:户外阵列与逆变器之间跨距大,直流高压下雷击风险高;
解决方案:
光伏阵列侧:安装直流Ⅱ类SPD(MOV+GDT组合),承受直流浪涌。
逆变器侧:在直流输入与交流输出端分别配置Ⅱ/Ⅲ类SPD,并保证良好接地。
效果:降低组件老化与逆变器故障率,延长系统寿命。
5. 楼宇智能与消防系统
场景痛点:楼宇综合布线、大楼自动化系统对防雷要求高;
解决方案:
综合布线配线架处部署Ⅱ类SPD;
末端工作站、消防主机等处加装Ⅲ类SPD;
做好机房、配电间与建筑接地网的等电位联结。
效果:保证安防、通信、火灾报警系统在雷雨季稳定运行。
四、设计与施工要点
接地设计:
地网电阻<10Ω,局部接地<4Ω;
SPD地线尽量短且粗(<0.5 m,截面积≥16 mm²)。
选型规范:
遵循IEC 61643-11、GB 18802.1标准;
按系统电压等级、最大持续运行电压(Uc)及标称放电电流(In)选型。
协调配置:
级SPD应在相间、相地间形成级联;
确保各级钳位电压依次递减,避免上级未导通时下级先动作。
维护与更换:
定期检查SPD故障指示或测量其漏电流;
MOV过载或GDT老化后需及时更换,保持系统防护完整性。
防雷器(SPD)并非“买贵即优”,而是要“买对+买配+买合规”:
买对:根据浪涌特性与安装位置,合理选择Ⅰ/Ⅱ/Ⅲ类SPD;
买配:构建多级协调防护体系,兼顾电力、信号、控制多种回路;
买合规:遵照国际/国家标准,确保接地与等电位网设计正确。
凯发科技防雷器
的设计与应用需紧密结合行业特点,从电路拓扑到安装工艺均需科学规划。随着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的普及,防雷技术将持续向高可靠、智能化方向发展,为关键基础设施提供坚实保障。